马上注册荣耀渭南网,结交渭南乡党,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荣耀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2016-05-10 来源:中国建设报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提升规划水平,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促进“多规合一”,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完善新时期建筑方针,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 笔者认为: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龙头,进行城市规划时,务必接地气、顺大势、强监督。一定要高起点、准定位,一张图干到底。最忌讳的是朝令夕改、一任领导一个规划。不是领导围着规划干,而是规划跟着领导走,留下了不可救药的规划折腾“后遗症”和众多的“短命建筑”。 现实中,规划折腾及“后遗症”的问题在一些地方普遍存在。据相关媒体报道,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人均高尔夫球场面积是其人均公园面积的8倍之多,挤占了城市发展空间,使人均公共资源占有量降低,制约了城市功能均衡发展。笔者认为:出现这一怪象是个别官员把自己当成城市“总规划师”,无视已有规划,不听学者意见,上任伊始就“另起炉灶”,使城市规划失控,留下了历史欠账。另据报道,河南省郑州市区一座使用不到5年的人行天桥,为了配合地铁5号线施工被拆除,类似这样的“短命建筑”,在其他城市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这就应该拷问我们的城市规划了。 所谓的规划“后遗症”和“短命建筑”并非深圳、郑州独有和独创,它的产生及存在实际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缺少前瞻性、科学性、连续性,缺少对城市长远利益、整体功能和资源均等化的规划设计与坚守,最后留下的种种弊端与缺陷。造成规划“后遗症”的根源是城市经营者和建设者的功利化和随意性,也是商业利益与政绩观的充分体现。“规划赶不上变化,变化顶不上电话,最后看谁官大”是对城市发展规律的亵渎,留下的是难以弥补的财产损失和生态破坏。“班子一换,规划重来”、“头一抬,工程重来”、“手一指,重新选址”则是对规则的蔑视、对法律的违背,其结果就是乱折腾,损害规划的刚性和法律的权威。 规划折腾的实质是权力折腾,是规划“后遗症”的滋生和蔓延。笔者认为:预防规划折腾和根治规划“后遗症”,唯一的良方是遵循和依照《城乡规划法》,强调规划的法治原则,将建设的权力关进笼子里,让规划立足于城市的科学长远发展,坚持公共利益至上,突出环境资源可持续。只有这样,规划才能让城市更靓丽、让生活更美好。(王天立/文)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