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资讯] 谁去过黄狗峪?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730 天

[LV.9]以坛为家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9-3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荣耀渭南网,结交渭南乡党,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荣耀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有去过黄狗峪的么?哪里怎么样。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签到天数: 397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4-9-3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啥特别的 空气好 人少些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4-9-3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这个地方??????????在哪里呢?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4-9-3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景一般,沿着河道往上走的,上水库的路一直走,不到花园镇,在花园镇西200米有个正南方向的路,一直网上走就是了,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9-3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明月窗 于 2014-9-3 18:59 编辑

★驴行线路
● 渭南——广谷峪(现名黄狗峪)——二郎山(又名倒虎山——渭南
● 此线路属于中上强度登山探险线路,体弱、意志力差者请勿报名。路径为原始未开发山石水路径,中午午餐根据行程适时决定,全程徒步及路餐活动约8-12小时,
早出晚归,当天往返。
该线路是秦岭渭南段户外徒步十大经典线路之一。二郎山地处秦岭北侧紧连长寿塬,北距渭南市区约70华里,坐落广谷峪(黄狗峪)峪尾,海拔2320米(西岳华山2154米),是陕西临渭境内最高峰。山势陡峭,灌木丛生,登顶较难。有外省驴友说:
早就听说渭南的二郎山是个“杀驴”的好地方,战胜二郎山是省内外众多驴友的一大梦想。

● 二郎山西坡石海是二郎山非常特殊的自然地理特征,第四纪冰川形成的纷乱起伏的石群像汹涌澎湃的大海,人们给了她一个形象的名字——石海。自北南望,山势形似大象,又名元象山。主峰松桦及手可触,层峦叠嶂披绿带秀,让人心目俱欢。有诗云:《象山雨霁》象山山严壑好,引领望桥南。碧峰凌空立,苍烟过雨含。树深云出翠,岚重石如蓝。政暇堪双屐,琪花摘满篮。为渭南市十大景色之一!
●史志记载:晋代名士王嘉曾携弟子百余人隐居此山。有一美丽传说西汉末年刘秀逃难途经此峪遭遇王莽放大火烧山被一黄狗所救,后此峪得名—黄狗峪。
青山绿水雾缭绕,滕根缠石尽展韵姿;川中溪水潺潺,河沿山貌奇骏,美景目不暇接;二道桥后,峪道渐窄,坡度渐陡,植被渐密,遮天蔽日!








黄狗峪为沋河水库水流的发源地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9-3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勇攀二郎山
驴友原创:幽兰、一方山水等
2004年11月5日下午,暖阳如春,我们一行七人组成临时登山队,踏着暮秋的阳光,向秦岭深处进发,去攀登临渭区的最高山峰——二郎山。二郎山地处秦岭北侧的太华山西部地区,北距市区约70华里,海拨2320米。史志记载:晋代名士王嘉曾携弟子百余人隐居此山故而得名。二郎山自北南望,形似大象,又名元象山。
登山队由渭南萤火虫户外运动俱乐部的七名成员组成:队长:兰金元、队员:申仓、张奇、李鹏伟、马寅菊、李亚薇、王宁,渭南电视台记者米建国全程跟踪采访。
萤火虫户外运动俱乐部聚集了一批喜欢户外运动的年轻人,近年来,我们经常在秦岭大山中穿越体验,特别是在穿越箭峪岭之后,在每个人的心里,对秦岭大山的挚爱更加强烈,对大自然美好景色更加迷恋,晚秋时节,强烈的冲动使我们又一次踏上了挑战二郎山的征程。
下午5点30分,登山队赶到了[wiki]黄狗峪[/wiki]深处的花园林场工区,林场场长胡守怀和护林员老朱热情接待了我们,并把我们迎进了工区仅有的三间瓦房,看着三面环山的深山老林,队员们用目光寻找着上山的路,老朱笑着告诉我们,从这里进山走16里山路,就到了二郎山下。
晚饭过后,队员们不约而同地来到工区门前,有的聆听夜莺鸣叫,感受山里的宁静,有的跑到小河边撩拨溪流,体验泉水的清凉。不一会儿,天渐渐黑了下来,大家很快感到了寒冷,护林员老朱在门前的空地上点起了一堆暖融融的篝火,一场别开生面的篝火晚会在深山里开始了。张奇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队员,他用自己天生的好嗓子兴冲冲的唱起了他改编的一曲《秦岭美》, “蜜一样的甘甜,酒一样的醇美,秦岭山水美如画,多么令人醉,醉了蓝天,醉了白云,醉了塔山竹林翠,飘来了华山的云哟,飘来了渭河的情哟!美丽的万朵野山花,伴着蝴蝶飞……”优美的曲调、嘹亮的歌喉和贴切的歌词,使每个人的心都随着那美妙的歌声,飘向崇山峻岭。队员们又唱又跳,高潮迭起,欢声笑语响彻了黑夜中的山谷。
黑夜在沉睡的大山里匆匆而过,随着月光的西移,天空渐渐泛白,早早起床的队员们稍作洗漱,在向导老朱带领下,开始向山口进发。经过大约半个小时的热身缓行,我们来到行程的第一站——蛤蟆岔。这里是曾经的林场工区,今天已经变成了一些断垣残壁,原来堆放木材的场地如今长满了荒草。老朱说,他在这里已经工作了30多年。在蛤蟆岔,队伍经过休整,确定申仓为副队长,负责殿后。我向队员宣布纪律和相关注意事项。7点30分,一支充满朝气的登山队伍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了密林的深处。
荒草和枯藤把曾经的羊肠小道遮掩的几乎看不见,沟谷中是一望无际的密密丛林,绚丽的秋色把两壁的山峦装扮的秀丽迷人,走在山谷里,藤草在脚下缠绕,听着身边潺潺的溪流,队员们的情绪非常高涨,有的唱着山歌,有的哼着小调,在不知不觉中,一座巨大的山石耸立在我们的面前,老朱说,那是鹰嘴石。仔细端详,巨石顶部一只苍鹰雄踞山巅,目视长空,振翅欲飞,看着形态逼肖的鹰嘴石,大家连连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沟谷中穿行了两个多小时,我们赶到了两条沟的分岔处,老朱告诉我们,前面的沟岔又窄又陡,灌木丛又厚又密,几乎没有路。为了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决定在溪流边的一处乱石滩中稍做休息。老朱指着不远的一片山崖说,从这里向上,在接近山梁的一处悬崖下,有一个天然石洞,叫百神洞,里面有许多木石雕刻的神像,前几年巡山时,在洞壁上还依稀残留着一些壁画,据说解放战争时期,洞内还藏匿过游击队的伤员。队员们听说之后,心情一下子兴奋起来,老朱接着说,去“百神洞”必须从别的峪道才能上去,因为我们攀登二郎山的使命在身,遗憾之中,我们打消了去百神洞探秘的念头。
走进狭窄的沟岔,老朱和我不停的在前面挥舞着镰刀开路,队员们依次跟进,重重的行囊压在每个队员的身上,但没有人叫苦叫累,尽管他们的手上、脸上被荆棘划出了一道道血痕,尽管山路越走越险,丛林越穿越密,但队员们毫不气馁,更加坚定了战胜艰难困苦的决心。4点钟,我们遇到了二郎山西坡一片较大面积的石海。石海,是二郎山非常特殊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料显示,第四纪冰川消融后,经过大规模的地质运动,山峰倒塌,巨大的石块铺满了坡面,纷乱起伏的石群像汹涌澎湃的大海,人们给了她一个形象的名字——石海。
石海中,最大的石块有一间房子那么大,人们走在其中,有时像过河,有时像攀岩,有时像跳舞,有时像盘山。在非常艰苦和非常刺激的情况下,我们迂回而进。
穿过石海,时间已是下午5点,在夕阳的照耀下,我们面前出现了一道非常险峻的山梁,梁脊只有一米宽,两边是悬崖峭壁,徒手穿越难度极高,为确保安全,队员张奇提出必须借绳索保护,最后决定,由老朱探路,全队精力高度集中,在相互协作之下,全队安全通过了山梁。
站在山梁上,每个队员的心情都很兴奋,放眼望去,二郎山主峰上的松桦清晰可见,仿佛及手可触。在山梁的两侧,层峦叠嶂披绿带秀,让人心目俱欢。老朱告诉我们,在山顶的西北侧有石洞和庙宇遗址,环境适合宿营,全队经过商量,决定天黑以前赶到那里。在急行军的途中,我们被悬崖挡住了去路,无法登顶,不得已,我们又一次钻进了山梁的另一侧的灌木林。天色渐渐黑了下来,走在灌木丛中,所有的队员都憋着一股劲,奋力的向山顶攀登,茂密的荆棘、犀利的箭竹纵横交织,每前进一步,都非常艰难,木刺一次又一次的划在脸上、手上,大家丝毫没有感觉,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登上山顶。这时天已经黑透,但还是无法走出密林。看来,晚上在庙宇宿营的愿望难以实现,但我们不甘放弃,为了确保安全,副队长申仓和大家在原地等候,我和老朱带着头灯继续寻找宿营地,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周折,无功而返。无奈之下,我们决定原地宿营,密不透风的灌木丛中一片漆黑,几名男队员用砍刀劈出几片小空地,勉强撑起了帐篷。夜色中,没有篝火,没有亮光,疲惫的队员耐着寒冷,休憩了一夜。
凌晨六点,早早起来的队员借着月光,轻装爬到距营地不远的顶峰,此时,东方微明,连绵起伏的灰黑色山峦依稀可见,在群山之中,箭峪岭巍峨耸立,不一会儿,天空泛起了鱼肚白,随着天际间光和色的不断变化,一轮红彤彤的太阳缓缓地爬上山梁,所有队员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欢呼雀跃、齐声高喊:“哎……,太阳,你好吗!我们登上二郎山啦,我们是强者,我们胜利啦……”大家相互拥抱着,跳跃着,摄象机记录下来了这永恒的瞬间。
当我们再次回到营地时,大家惊奇地发现,昨晚竟宿营在庙宇的背后,兴奋之余,队员们翻过石墙,走进早已长满荒草和枯藤的庙院。
庙宇是三孔用丈余长的石条箍砌而成的窑洞,其中两侧的窑洞已经倒塌,位于正中间的窑洞中,几经沧桑的神位被石缝中落下的尘土掩埋了大半,在院落里,拨开厚厚的残枝败叶,斑驳的石磨、散落的瓦当和器物露出地面,看来,当年这里的香火一定非常旺盛。在老朱的指引下,我们走下一段石级,在它的尽头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戏台残座。史志记载:每年农历二月,附近山民在此过会唱大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看着建在庙宇下方的戏台,老朱说,过去看戏,人是在高处,戏台在低处。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经过推测,我们认为:观戏者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再者,上扬升腾的春气把唱戏的声音传到戏台的上方,这真是绝妙的构思和设计。
历史在岁月中漫灭,遗迹在沧桑中残存。不管是庙院还是戏台;不管是石磨还是山门,似乎都是在向世人展示着它曾经的辉煌。
上午10点,我们开始下山,赶天黑我们又回到了林场工区,两天来,我们经历了近26个小时的艰难跋涉,此时此刻,收获也罢,辛酸也罢;欣慰也罢,艰难也罢,这份珍贵的感受都铭刻在每个队员的心中。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9-3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郎山游记   
原创驴友:谷子羊
每次驴行归来,不管多累多乏,我都要强打精神,连夜赶写旅行日记。似乎只有这样,那些在驴行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受和所思考,才能完整地呈现出来,才能真正体现一个“战地记者”的风采。但是,这次逛完二郎山,三天已经过去了,却一点灵感也没有,迟迟找不到动笔的感觉,拿不准该用什么样的文字、什么样的情绪,来记叙我们的二郎山之旅。
我隐隐感觉,写这篇文章的时机也许远未成熟。眼下最急迫的任务应该是好好休息,闭目养神,把从二郎山归来后的腰酸腿疼和疲惫不堪,火速调理恢复,并迅速地从二郎山之旅的阴影中走出来,尽量忘记那痛苦的13个小时。
这是我经历的最漫长的一次驴行,从早上7点到晚上8点,整整走了13个小时的山路,往返路程超过了60华里。如果没有这13个小时,我对二郎山的印象应该还是蛮好的。在先一天的下午,吉普车把沉重的行囊一直送到了山根的宿营地,我们19个人,在没有任何负重的情况下,沿着山前的黄狗峪信步漫游。一边是葱笼的林地,一边是清澈的溪水,烈日挡在树荫顶上,凉风迎面轻抚。谈笑间,脚步滑过10里谷地。谷地尽头散落着三三两两的农家,鸡犬相闻,炊烟袅袅,恍若桃源一般。我们的营帐安在宽阔的谷场上,五颜六色,妆出山间的另一种风景。老聂买了一只土鸡蹲在河边拔毛,准备着晚餐的鸡汤;洪斌去山泉帮房东挑水;而我则伙了风队和孤舟他们,躲在一块巨石后面,脱光了衣服下河游泳。柯柯拿了相机伏在岸上,想抓拍几张裸照,吓得我们猫在冰冷的水中不敢动弹。丰盛的晚餐之后,在十几个营地灯的照耀下,我们兴致依旧地欣赏着孤舟悠扬舒缓的苏联歌曲和雪松幽默滑稽的藏族舞蹈,然后开始我们永不厌倦的“杀人”游戏,我的杀手气质还是那么差,总也杀不出第一关……此情此景,仿佛是往昔无数次美好驴行的再现,多么浪漫温馨啊!
可惜一觉醒来,所有的美好随梦而去。风队事先约好的77岁的向导,第二天7点准时来到营地,在太阳还未露脸的当儿,带领我们踏着露水奔山而去。二郎山是渭南市区最高的山峰,海拔2490米,因其山高路险,让很多驴友望而却步。我本是个懒驴,不赏自虐,所以驴行一年多来,始终对二郎山无甚兴致。谁知爬了一次草链岭后,突然觉得自己是个强驴了,不由自主地萌发了到二郎山练练拳脚的冲动。队伍中的孤舟、风队、老张,也都是我这样的心思。老聂是我们的旗手,打着头阵,把红旗高高地举过头顶。他没有爬过草链岭,没有经过高强度的考验,有些无知无畏的劲头,所以在开始的行程里,谈笑风生,脚步飞快,把我们几个远远地摔在后头。
上二郎山,据说有两条路。一条像弓背,一条像弓弦。老向导带我们走的是“弓弦”,路程能缩短10里,但路况极差。说“路况”实际并不准确,因为这条线路压根就没有路。向导手握砍刀,一边走,一边开路。我们尾随着,在一人高的草丛里,深一脚浅一脚地钻行。我又一次没穿长袖衣服,裸露的胳膊很快被树枝和齿草划出了条条血痕,汗水一浸,生疼生疼。就这,真正的爬山还没开始呢!钻了半个多小时的草丛,只能算是爬山的前奏,才刚刚走完山前的一道小山梁而已。
真正爬山的起点,在溪水断流的地方。刚刚还淙淙作响的流水突然没了踪影,河床兀地收窄,折地而起,像一幅水墨画,直溜溜地挂在山上。向导说,我们就是要沿着这条干河床爬上去。我估摸了一下,觉得山的坡度至少在50度左右。格非说应该是80度。风队夸张地纠正:你们说的都不对,应该是钝角!坡度大还在其次,关键是没有路,每走一步好像都在摸索。一会要绕过石头,一会要绕过灌木丛,实在绕不过去了,就拿刀砍掉拦路的枝条。因为向导本人瘦小,他砍的路也就瘦小,害得我们几个人高马大的壮汉总也难钻过去。记得第一次逛太平峪时,感叹过那儿的一段路难走,后来又感叹过草链岭的路难走。现在才发现,它们只是小巫而已,真正的大巫应该是二郎山,颇像李白同志感叹的那样:“行路难,难于上青天”。我习惯走在队伍的后面,往常还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但在二郎山上,我觉得很压抑,因为走在前面的人好像都站在我的头顶,他们踩落的泥土树叶扑棱棱都落在了我的身上。好几次我真的担心哪一个冒失鬼万一失脚怎么办?我掏出相机想把这种惊险的场面拍下来,无奈镜头不同人眼,那种立体的感觉总也拍不出来。让人最提心吊胆的是沿途密布的石头,只要踩落一块,滚落下去,后面的人就遭殃了。所以一路上,驴友们不但要小心翼翼地爬行,还得不断地大声提醒别人注意脚下,气氛被这种喊声渲染得异常恐怖,每个人的神经都高度紧张,根本腾不出精力欣赏身边或者远处的风景。我满眼看到的都是横缠竖绕的树干藤条和危情密布的乱石,以及一个个晃动的屁股。
这样的驴行还有什么意义呢?有好几次我都想一转屁股打道回府,不想受这洋罪了。可是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妥,人家向导都是77岁的老人了,一路不哼不哈的,你一个年轻人竟然撑不住了!好面子的毛病关键时刻起了作用,我只好咬紧牙关坚持到底了!
走过这段悬挂的河谷,我们登上了木桩梁。站在这里四下望去,透过树的枝叶,可以看到周围很多的山峰矮在我们脚下,举着相机,能以俯视的角度,拍出山尖的形状。凭感觉,这个高度离二郎庙应该不远了。向导说,二郎山啥都没有,过去有过一个庙,供着二郎神。庙前还有个戏台,每年都要唱一出大戏。我想不来那是怎样的情景,为什么要在这么高的山上唱戏呢?那么多的人真的愿意爬这么艰难的山路只是为看一场戏么?古代太遥远了,和我们隔了很多东西。我们不理解他们对大戏的兴趣,我想他们也难理解我们这群疯子吃饱了为什么爬山找罪受!
实际上,木桩梁到二郎庙还有近一半的行程要走,而且路况更糟糕。随着海拔的升高,山上的乔木越来越少,灌木变得越来越多。灌木低矮、多丛,穿行期间,不能直身,一路得颔首弓腰。不管你多么小心专注,干硬的枝条总要戳在头上、脸上或者身上,就是隔了衣服,也能划出血痕。和我走在最后的雪松,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强度,显然有些吃不消,大汗淋漓,脸色蜡黄,我只好把他的背包背在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就身材高大,在灌木丛里穿行艰难,把包一背,行动便更加痛苦,往往是身体钻过去了,包却被灌木挂住了,一路走着,好像老是有人在背后拽我,费劲得很。有那么几处路段,向导只是用刀在灌木丛中,砍出一个圆洞,小得好像只能容我钻过一颗脑袋,要命的是还紧贴着地面。我端详半天,找不到钻过去的办法。还是孤舟聪明,给我示范,先做一个俯卧撑,然后匍匐着爬过去。可怜我的肚子,在一次次的匍匐中,被极度地挤压,像上刑一样难受。匍匐和蠕动有什么区别呢!行进的速度因此大受影响,我们四个懒驴经常被摔出老远,隔着灌木丛,看不到大部队的影子,一次次地迷路,一次次地呼救。
下午一点,我们终于登上了二郎山的山顶——一个只能容四个人并立的小小石头。奔波一路,受罪一路,我们就是来看这个破石头的么?那一刻,失望和沮丧的情绪让我顿然无语。我站在山顶,被人摄影,面部做不出木然以外的任何表情。草链岭我也受了不少罪,但我听到了群鸟的歌唱,看到了高山草甸,在宽广的山顶一览了众山的渺小,我是有收获的,觉得不虚一行。可是二郎山啊,你之于我的是什么呢,二郎庙么?20米以外的确有个庙,可惜是一处遗址了,连院子的石磨都长满了青苔,窑洞更是坍成了一堆乱石。二郎神已不知所踪,这个民间流传最广的战神,据说在大炼钢铁的时代,被撵走了。没什么遗憾的,全国到处都有二郎庙,走在哪儿都有它歇脚的地方。何如我等,偌大的山巅,竟然找不到一处宽敞就餐的地方,我们只能匆匆而上,又得匆匆而下了。
常言说的好:上山容易下山难。这话放在二郎山身上,再也确切不过了。健康之旅也算阅山无数,还没有那座山拦住过归程的脚步。但在2008年7月6日,二郎山让这支队伍变成了一群蜗牛。从山下往上看,路像天梯;而从上往下看,路向深渊。如果不是茂密的植被遮住视线,没有人能面对这样的坡度而从容无恐。上山时,我们的感觉多是艰难,而下山时,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泛起的却是恐惧。每走一步,脚底都在打滑,随时有哧溜下去的危险。我们只能蹲在地上,把身体最大限度地往后靠着,一点一点往下溜,而且一个人和一个人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一人失足,定当殃及众人。马不停蹄的奔波,体力早已透支,双腿一会发硬,一会发软,总也不听使唤。明明看着那块石头可以落脚,一抬腿,却伸到了另一个地方,身体腾地失去重心,被重重摔在地上。从木桩梁到山脚,我一路被摔倒12次,身上留下大小22处伤痕。好在每次栽倒都没什么险情,除了疼痛,心倒没被怎么吓着。不像风队,过一个石板时,脚一滑,身体像炮弹一样射了出去,要不是情急之下抓住旁边的一棵树,早都飞到悬崖下边去了,虽是有惊无险,风队却吓得半天不敢再挪步。当兵出身的老聂,经常吹嘘自己的好身板,下山却走在我的后面,一路拿屁股蹭着溜,把裤子磨出了一个大洞。上山高举的旗杆,下山时成了他的拐杖,红旗被稀泥抹得五麻六道。
跟着健康之旅逛了一年,曾经很为这支队伍骄傲。但是从二郎山下来,这支光荣的队伍变成了游兵散勇。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它是如此地落魄,一路上鸦雀无声,个个面呈疲态,好像刚刚吃了败仗,看不出一丝斗志。在山下,我问风队感受如何?风队说,打死也不来了!他又问我,这次游记怎么写?我说刚想了个标题:拜拜了,二郎山!他说太好了,他妈的就是这感觉!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返回列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