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荣耀渭南网,结交渭南乡党,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荣耀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11月4日,在西安市心理教育成果展暨碑林区第一届“心灵之约”心理教育论坛上,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教研员钟昭英对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做了专题讲座,例如小学一二年级孩子喜欢用刀切橡皮,这叫“橡皮综合征”,与学习焦虑有关。
低龄孩子的“橡皮综合征”:源于学习焦虑
一、二年级学生喜欢买橡皮,但买来的新橡皮往往没有用上几天,就被小刀切成一块一块的,没法再用。写作业时,有的学生喜欢不停地用橡皮,直到纸被擦破。每天作业做完,桌上都有一大堆橡皮屑。这一现象,心理学专家称之为“橡皮综合症”。具有此类行为的学生还喜欢不断拨弄铅笔、卷笔刀、塑料尺等文具,坐立不安、做事分神、经常写错别字,咬指甲、咬指头、咬橡皮、咬笔头等等,行为严重者一节课可以咬坏一支铅笔。
钟老师指出,这其实是一种不良习惯行为。在整个小学阶段,一二年级是神经性问题行为的高发期,是学生产生学习焦虑的结果,是一、二年级学生独有的、只在学习时出现。
对策:消除紧张源,创造宽松的环境;呼吸放松训练;冥想放松训练。
二年级学生是说谎高峰期但与道德品质没有关系
儿童说谎的比例4岁时接近90%,二年级学生存在较为普遍说谎的现象,处于“皮诺曹(爱说谎的小木偶)高峰期”。
8岁儿童说谎的特殊表现:大脑将谎言“物化”,他们的眼睛会往右或左瞄,以“看”自己编出来的答案能否让人相信。
钟老师提醒老师、家长,学会说谎是儿童智力成长的重要步骤,撒谎技术很高的孩子往往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与道德品质没有关系。
“二年级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分不清现实的东西与想象的东西,往往用自己主观的臆想来代替现实的东西,模仿父母、周围的人或者是电影电视中的人物,为了好玩,说谎骗人,但他们的说谎是非功利性的,因此,与道德品质没有关系。”
钟老师指出,小学四年级学生开始出现说的和做的不一致的现象,是有意识的行为,带有一定的欺骗性,他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有意识的寻找有利于自己的理由,编瞎话为自己的欺骗行为辩解,这种现象与三年级以前的学生说谎话有本质的区别,是小时候偶尔说谎话没有及时矫正的后果。
四年级学生说谎的动机多种多样,比如:为了逃避批评与惩罚、获取表扬与奖励、模仿成人、满足愿望等,压力过大也会说谎。
对策:
一是采取奖励,发现孩子某种不良行为减少,就给予奖励、表扬或肯定性的评价、或奖励期望已久的东西。
二是惩罚,一旦发现某种不良行为增加就给予处罚,可以是取消他最想要东西的权力、校级处分,或用其最不愿意做的事情作为惩罚。
三是采用代币法,用筹码、积分、纸片等最为强化物,以发挥正负强化作用而实施的行为改变方案,如小红花。好的行为出现,可以得到筹码,积累到一定数量的筹码可以换取自己喜欢的东西。
四是进行心理训练——“空椅子”训练,是根据格式塔理论而设计的,解决当事人心理问题的一种心理教育技术。采用自我对话式的“空椅子”训练方法,就是让当事者自己和自己对话,通过扮演两个不同的自己,解决学生应该做的、却没有做某件事,引起了不好或者严重的后果时,产生的内疚感、负罪感和自责心理。利用空椅子训练,可以降低当事人的内疚感,改正说谎行为。
五是心理剧,让参加者扮演某种角色,以某种心理冲突情景下的自发表演为主,将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逐渐呈现在舞台上,以宣泄情绪、消除内心压力和自卑感,增强当事人适应环境和克服危机的能力。
三年级是小学生问题行为发生的高峰期
三年级是小学生问题行为发生的高峰期,如校园暴力。儿童问题行为的形成,与受到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有直接关系。原因有:成人错误的价值观,小脑快感神经发育迟缓,
盲目地模仿。
对策:1.改变认知:让孩子正确认识欺负行为的不良后果重新建立对人的认识和看法。让孩子懂得与人嬉戏打闹不是与人交往的正确做法,教给孩子与人交往的技巧和方法。
2.运用图片、影视、舆论等手段,使学生在出现某种行为时,产生来自社会上的压力,在心理上造成威慑和畏惧心理,从而达到戒除行为的目的。
(来源:华商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