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摄影] 安静祥和 稀罕相见之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草堂寺图纪兼访鄠邑人文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分享到:
发表于 2023-11-25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荣耀渭南网,结交渭南乡党,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荣耀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

x
2023年11月23日,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草堂寺稀见草堂烟雾等图集。
草堂寺,“佛教八宗”之一“三论宗”祖庭,是中国第一座国立翻译佛经译场 ,也是佛教三大译场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译场 ,是佛教中国化的起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圭峰山北麓。草堂寺创建于东晋,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原为后秦皇帝姚兴在汉长安城西南所建的逍遥园,弘始三年(401年),姚兴迎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居于此,苫草为堂翻译佛经,由此得草堂寺名。佛教中著名的“中观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都是由鸠摩罗什在草堂寺译出,为三论宗的创立提供了经典,所以他被尊为该宗开祖,草堂寺也因此被奉为三论宗祖庭 。鸠摩罗什应请译出《成实论》,大力弘扬成实派宗风,所以草堂寺又被视为“成实宗”的祖庭。还由于华严宗五祖定慧禅师即宗密,曾在草堂寺著书讲学多年,所以又被视为华严宗祖庭。日莲专依鸠摩罗什译的《法华经》建立日莲宗,日莲宗信徒将草堂寺视为其在中国的祖庭,并尊鸠摩罗什为初祖。草堂寺被中国佛教三论宗、华严宗和日本佛教日莲宗尊奉为祖庭,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这正是:“
稀罕惊见草堂烟雾拜中华祖先谢恩泽吾身,
和煦阳光安静有序祈三秦儿女记圣祖功绩。”
                    骊泉癸卯兔年癸亥月乙酉日于陕西渭南高新区陋室
以下是我拍摄的草堂寺烟雾井等画面,使用宾得K1数码相机+DFA15-30/2.8镜头和宾得K5-2数码相机+DFA70-200/2.8镜头,后期暗房采用Lightroom CC处理,请您欣赏:
小游长安等 (93).jpg 小游长安等 (96).jpg 小游长安等 (97).jpg 小游长安等 (98).jpg 小游长安等 (99).jpg 小游长安等 (101).jpg 小游长安等 (100).jpg 小游长安等 (102).jpg 小游长安等 (103).jpg 小游长安等 (106).jpg 小游长安等 (107).jpg 小游长安等 (114).jpg 小游长安等 (113).jpg 小游长安等 (115).jpg 小游长安等 (119).jpg 小游长安等 (118).jpg 小游长安等 (121).jpg 小游长安等 (122).jpg 小游长安等 (126).jpg 小游长安等 (127).jpg 小游长安等 (128).jpg 小游长安等 (129).jpg 小游长安等 (130).jpg 小游长安等 (131).jpg 小游长安等 (133).jpg


附相关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的人文资料,以下来自网络:

     一、交通:往返草堂寺很方便,飞机或者动车到西安,从西安北站到建元二路、元朔大道、北三环、西三环、亚迪路、西太路、关中环线,行驶56公里,到草堂寺。具体您可以使用百度地图导航查找到行车路线。


二、附近景区

1、金龙峡风景区

金龙峡风景区金龙峡风景区位于秦岭北麓将军山西侧。距西安三十公里。环山旅游路和西汉高速路在此交汇,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捷。金龙峡被誉为:“中国北方第一峡”,碧山银瀑,奇峰怪列,宛如一条穿云吐雾的巨龙在秦岭怀抱中腾空飞翔。金龙峡风景区位于秦岭北麓将军山西侧。距西安三十公里。环山旅游路和西汉高速路在此交汇,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捷。金龙峡被誉为:“中国北方第一峡”,碧山银瀑,奇峰怪列,宛如一条穿云吐雾的巨龙在秦岭怀抱中腾空飞翔。原始植被保存完整,九瀑十八潭星罗棋布。“万亩天然槐林氧吧”深藏其间。

2、陕西太平国家森林公园

陕西太平森林公园位于户县太平峪内,距西安44公里、咸阳60公里,总面积2117公顷。峪中山水景观奇特,多瀑布、急流、险滩,曾是唐王朝权贵观花避暑的山水乐园。园内有石门、月宫潭、石船子、黄羊坝、桦林湾五个景区近百个景点。景区内有瀑布群,瀑下皆有潭,飞瀑入潭,激起千层雾,形成万道虹,被誉为“北方九寨沟”。太平峪由隋朝皇家建太平宫得名,峪中山水景观奇特,是唐王观花避暑的山水乐园。园内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有苍劲古老的落叶松原始纯林,顶风傲雪的红桦纯林,紫荆花开如春潮,山色季变,烂若图绣,春夏秋冬,山色各异。

3、朱雀国家森林公园

朱雀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户县南部,秦岭北麓,东涝河上游,是以自然山水为基础,天然森林为主体的自然风景旅游区,总面积2621公顷,距户县县城45公里。公园地处万顷森林腹地,沟道开阔,森林茂密,山水神奇,气候宜人,夏季最高温度27℃。在千层绿浪中有3河6溪8瀑18潭,形成五大景区,105个景点。无数奇岸怪石掩映在密林巨树奇花异松之中,构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芦花河景区:景区各地开阔平坦,芦花河水从中穿过,山环水抱,鸟语花香,林木荫郁,芦水清澈,宾馆亭舍掩映其中,处处清新幽静,为夏季避暑佳境。

4、钟馗故里民俗文化旅游景区

钟馗故里指“唐·赐福镇宅圣君”“钟馗”出生和长期生活的地方。钟馗是唐朝时终南山进士。根据古籍记载及专家考证,钟馗故里在古长安秦岭终南山下,就是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石井镇终南山北麓阿姑泉钟馗故里。钟馗故里景区距陕西省会西安市仅三十分钟车程,地处西安市户县的石井镇阿姑泉秦岭终南山下,距京昆高速路涝峪出口向东三公里,距陕西关中南环山旅游路(省道107)一百余米,属国家级AAA景区。也是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终南山钟馗民俗文化》项目传承保护单位。

5、西安草堂寺

草堂寺位于西安市户县圭峰山北麓,距西安约50公里,是国务院确立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该寺约创建于东晋末年,距今一千五百多年。这里东临淄水,南对终南山圭峰、观音、紫阁、大顶诸峰,景色秀丽。是佛教著名古刹,也是三论宗祖亭。现存草堂寺,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国逍遥园内一部分。后秦国王姚与崇尚佛教,于弘始三年(401年)迎请龟兹高僧鸠摩罗什来长安,住逍遥园西明阁翻译佛典,后在圆内建草堂寺,供罗什居住。由于鸠摩罗什译经场以草荐盖顶,故得名为“草堂寺”。

6、西安重阳宫

重阳宫位于终南山山麓、西安市西南40公里处户县祖庵镇,是道教三大祖庭之一、全真派祖师王重阳早年修道和遗蜕之所,历来享有“天下祖庭”的尊称和“全真圣地”之盛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阳宫是道教全真的开山祖庭。相传全真道祖师王重阳曾隐修于此。悬挂在山门上方的元代皇帝御赐金匾仍清晰可辨。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王重阳0其居,东行至山东宁海,得丘处机、刘处玄、马钰(丹阳)诸弟子,创全真道教。王重阳卒后,弟子护送其遗骨葬于旧居。马丹阳袭掌全真教,于此地建立道观,手书“祖庭”二字为匾额。     7、阿姑泉牡丹园

阿姑泉牡丹园位于户县城南10公里的秦岭北麓石井乡阿姑泉村。东接高冠瀑布、草堂古寺,西邻朱雀森林公园,南有隋代庙宇九化山,交通便利。牡丹园建于1993年,是集森林、山水、花卉为一体的综合性山林公园,并且以牡丹观赏为主。园区占地300亩,引进栽植名贵牡丹、芍药四万余株,品种400多个,六种花行,九大色系,红、粉、蓝、紫、黑、白、黄、绿、复色样样俱全。每年4月18日至5月15日将举行一年一度的牡丹、芍药花会。夏秋之际,牡丹员又是度假休闲的好去处,幽兰飘香,杜鹃、布谷鸟啼鸣。夏荷秋菊,丹桂之后,又是满山红叶,把古泉山庄点得万紫千红。

8、鸠摩罗什舍利塔

鸠摩罗什舍利塔俗称“八宝玉石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南三十余公里户县的草堂寺内。鸠摩罗什的祖先是印度人,出身于相国之家,罗什于344年生于新疆库车。因他少时聪颖过人,被称为“鸠摩罗什”,意思是“神童”。他7岁时当了和尚,12岁游历西域诸佛教国,以精于佛学闻名。吕光在383年破龟兹,征服了西域30余国,得鸠摩罗什和2万多峰骆驼,载着西域的珍宝文物而归。386年,吕光回到凉州,建立了后凉国,定都姑藏。随这而来的鸠摩罗什就住在武威,讲经说法,传播佛教达十七八年之久。

9、白马招觉院

鄠邑区境内终南山北麓的白马招觉院,是终南山历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寺院始建于东汉永平初年(公元58—61年),初名白马招觉院,后西晋惠帝于太安元年(公元302年)颁布圣旨重新扩建更名为“行香院”(现寺中完好地保留有《圣旨碑》),并迎请住持高僧普觉法师入宫,以国师之礼相待,赐地千倾,造殿堂百座,瓦厦数千间,占地面积达66平方公里。唐高祖李渊武德初年(公元618年),更名为“庄严院”,当时“广阁堂榭,楹满千所,广扬瑜伽秘典”,为一个规模宏大的密宗道场。

10、甘西革命英烈纪念馆

甘西革命英烈纪念馆位于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甘西小学院内。展馆以图片、实物、影像等形式,反映了李萃亭等英烈在甘西地区开展抗日救亡工作的事迹。1930年,户县蒋村镇的李萃亭与其胞兄创办“静修学舍”(后更名甘西小学),先后聘请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任教,向青年学生宣传马列主义和救国思想,甘西小学成了掩护周至、户县两地革命力量、中共地下党组织活动的重要据点,培养并输送了大批进步学生到延安。-中,先后有7名同志壮烈牺牲。李萃亭被捕后经受了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烙铁烙等酷刑,宁死不屈,至死未透露党的秘密。

    三、民俗及非遗

1、眉户曲子戏

眉户(郿鄠)是陕西省传统地方剧种之一,也称为“陕西曲子”,唱眉户也称为“念曲子”。相传因起源于太白山麓的眉县和户县一带而得名,眉户历来以广大劳苦大众的生活、劳作、爱情、婚嫁、殡丧等方方面面的言情为基调,以丰富的演唱材料和演唱形式,唱出了寻常人家的喜怒哀乐,唱出了普通百姓的志趣和爱好。这一艺术形式,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众多爱好者的感情寄托与精神享受。是陕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秦镇米皮制作技艺

秦镇米皮制作技艺。是古代有个叫李十二的,用这种米碾成米面,蒸出了面皮,大家吃后,个个称奇。

    相传,秦始皇在位时,有一年关中大旱,沣河缺水,户县秦镇一带稻子干枯。百姓心急似火,官府还催逼纳贡大米,坑得大家无法,只好在田里挖井浇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长出了稻穗。可收割后,碾出的大米又小又干巴,根本没法向皇帝纳贡。大家正在发愁的时候,有个叫李十二的,用这种米碾成米面,蒸出了面皮,大家吃后,个个称奇。于是,李十二带着面皮,和纳贡的人来到咸阳。秦始皇见贡米又少又差,传旨问罪,李十二急忙跪奏道:“此米虽差,却能制出佳肴,今奉上面皮,望万岁御品。”秦始皇吃了面皮,其味甚美,颇感稀奇,这才赦了众人之罪,并让李十二天天蒸上几张面皮供他食用。

后来,李十二在某一年的正月二十三去世。秦镇一带的人们为纪念他,在这天总要蒸些面皮。这种蒸面皮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了户县秦镇驰名的小吃。秦镇米皮用产于户县沣河西岸的稻谷制作,皮子质量上乘。调食时,配以绿的菜、油泼辣子、芝麻酱、芥末、蒜泥、酱油、香醋、味精等调料,吃起来酸、辣、筋、爽、凉,别有一番风味。

3、户县社火

    户县社火是陕西省西安市的传统民俗文娱活动。户县社火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有芯子社火、平台社火、牛拉社火、马社火、背火、掮火、高跷、竹马、旱船、大头和尚、打钱杆、热蹩、火龙、地龙、舞狮子等近二十种形式。社火集中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它涉及音乐、舞蹈、曲艺、杂技、武术、戏曲、工艺美术等众多艺术门类。

4、蒋村正月民俗活动

    蒋村正月民俗活动是陕西省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及民间信仰活动。自正月初一始,至二月初二结束,历时一月;其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形式独特,程序环环相扣,繁而有序。整个活动以两方对垒的方式进行,对垒双方互相争胜,气氛紧张热烈。

5、户县龙窝酒手工酿造技艺及习俗

    户县龙窝酒手工酿造技艺及习俗,是陕西省户县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龙窝酒作坊创建于清代光绪年间,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早期即在户县、周至、兴平一代颇有名声。至民国时期,龙窝酒名扬关中,当地民间有“东龙西凤”之美誉。

6、户县北乡锣鼓

户县北乡地处渭河流域农耕文明核心区域,自周文王迁都户县建立丰京后,成为秦汉隋唐等十三个王朝京畿之地,这种地缘优势使户县几千年来深受关中鼓文化的熏陶和浸染,具有深厚的鼓文化积淀。户县北乡锣鼓正是在这样的历史人文环境中孕育和传承的。

  户县北乡锣鼓一般都集中在春节期间活动,它是乡村庆丰年或禳灾逐疫的主要形式。同时,户县北乡锣鼓往往也担当着聚拢人心,发起组织各种重大民俗活动的重要角色。村社内或村社之间耍社火、闹元宵等大型民俗活动都是从敲锣鼓开始的。户县北乡锣鼓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迎祭城隍。

  户县北乡自明代以来,一直延续着迎祭城隍的民俗活动。五十多个村子分别形成了三个城隍社,构成了三个独特的文化圈,在一年一度的迎祭城隍活动中,每一个村子都要敲鼓为城隍送钱粮,正是在这一活动中,户县北乡锣鼓得以充分的发展和交融,形成了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的艺术风格。可以说,户县北乡锣鼓在明代以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清代至民国时期得以延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得到充分展示和积极表现。户县北乡锣鼓从唐代的产生、形成,至明清时代的基本定型,发展至今已相对稳定;今天,它被广泛地用于各种场合。在逢年过节、欢庆丰收、送兵、祭祀、接城隍、耍社火等活动中它都是最重要的主角,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与北乡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

  户县北乡锣鼓的主要鼓调有“凤凰0头”“十样景”“一串铃”“走鼓调”等。

8、甘水坊高空耍狮子

高空耍狮子这一活动具有自娱娱人和强身健体的功能,在甘水坊村,这一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它是构建当代乡村文化的独特形式和珍贵资源。

9、户县民间缯鼓制作技艺

缯鼓技艺由制作鼓腔、加工牛皮、缯皮和钉皮等四部分工序组成。缯皮是制鼓的核心技艺,既有其独特的方法,又有着复杂的程序和长至十几天的周期。

户县民间制鼓技艺至今依然保持着完整的原始手工技艺特征,作为一项古老的手工技艺遗存,它为我们呈现出关中古代木腔牛皮鼓的制作方法和方式,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千百年来,它支撑着户县北部乡村乃至关中中部鼓舞民俗的演进、积淀和形成,它是关中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民俗学价值。同时,这一技艺包含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知识,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目前,户县缯鼓的老皮匠仅剩下年近八旬的陶峰义一位老人,保护这一技艺十分迫切。

10、秦镇杨氏木杆秤制作技艺

在高新区秦渡街道有一户人家,从清朝光绪年间起,世代以制作木杆秤为生,他们就是杨氏木杆秤家族。

今年45岁的杨卫斌,是杨氏木杆秤手工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他说:“做秤是个良心活,守住公平正义,守住手艺人的良心,才能做出一杆杆‘良心秤’。”

木杆秤,是经济往来必备工具之一,不同的生意人需要用不同的木杆秤。因此,在这间不大的秤铺里,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木杆秤。

清朝光绪年间,杨卫斌的曾祖父杨叙伦开始制作木杆秤,这也是“秦镇杨氏木杆秤”制作的第一代记忆。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先后制订了杆秤检定规程和国家标准。上世纪80年代,国家又对杆秤结构作了一次重大改革,这两次变化给杨氏秤铺带来了不少商机。

“那个时候还没有电子秤,当时木杆秤生意非常好,最红火的时候一天能卖出百杆秤。我的父亲就凭这手艺,在八十年代初给家里盖了楼房,让全家人过上了好日子。”杨卫斌说。

以前生意红火,父亲一个人忙不过来,于是自1992年起,杨卫斌便跟着父亲开始学习制秤。“制作木杆秤是门精细手艺,道道工序容不得半点马虎。自从迷上这手艺,就再也放不下了!”

道道工序,古老技艺见证神奇魅力。据考证,木杆秤的制作和使用,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制作过程极其精细严谨,是非常考验人耐性的手工活。

木杆秤由秤杆、秤钩、秤砣、秤星和秤盘等部件组成,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工序繁杂。

杨卫斌介绍说,制作木杆秤大小工序加起来有三四十道。制作需要经过选料、制坯、刨圆、套铜套、配砣、装钩、装提纽、挂秤盘、校秤、木杆刻度、钻秤花、定秤星、打磨、校正等工序,才能做成一杆完美的秤。

11、终南山钟馗信仰民俗

    由西安钟馗文化研究所与陕西省第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终南山钟馗信仰民俗”传承人钟馗王(王宽喜),组织专家在秦岭终南山下收集整理的,钟馗故里陕西户县流传千年《老子与钟馗的传说》是“终南山钟馗信仰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钟馗文化源远流长,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钟馗信仰。钟馗所代表的正气、正义和福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钟馗文化已随“中国端午节”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由西安钟馗故里欢乐谷度假村申报的《终南山钟馗信仰民俗》于2011年入选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2、户县民间布艺老虎

户县民间布艺老虎是当地古老的针线手艺,它和有关老虎的神话、老虎崇拜观念以及民间古老的满月民俗相伴生,有非常古老的历史渊源。虎是健康和震灾辟邪的象征,人们用“虎头虎脑”、“生龙活虎”比喻身体的强健。因此,当地的布老虎制作技艺的存在就有了深厚的民俗依据。

13、刘金海金蝉传说

14、古筝制作技艺

15、关中事酒酿造技艺

关中事酒制作技艺是一种以酒之起源既古,其嗜好亦自古已然。《周礼·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日昔酒,三曰清酒。”注:事酒,有事而饮也;昔酒,无事而饮也;清酒,祭祀之酒。(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

关中事酒制作技艺是一种以酒之起源既古,其嗜好亦自古已然。《周礼·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日昔酒,三曰清酒。”注:事酒,有事而饮也;昔酒,无事而饮也;清酒,祭祀之酒。(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关中事酒制作技艺于2016年1月入选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饮食及特产

1、户县黄酒

是陕西西安户县的特产。户县是黄酒的发源地之一。1月15日,户县京畿黄酒文化开发研究院成立,并申报户县黄酒为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了解,户县大口黄酒,曾获国家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优秀产品奖,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澳门国际第五届新产品展示会金奖,首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后稷金奖等荣誉。

2、秦镇凉皮

制作时把大米粉调节为糊状,平铺在多层竹蒸笼内,旺火蒸熟。吃时,用近一米长、20多厘米宽的大铡刀铡成细丝,加入辅料青菜、小豆芽等,调入佐料,好的口味全在辣椒油上,调好的凉皮全呈红色,辣里香。

3、龙窝酒

龙窝酒是陕西省西安市户县涝店镇龙窝村的特产。龙窝酒生产历史悠久,是关中地区传统酿造工艺的典型代表,老龙窝酒有色清透明、窖香浓郁、醇厚绵甜、余味悠长、浓香适中、恰到好处等独特风格。八百里秦川之中有一地名曰龙窝,清光绪年井一口,井水通灵,适于酿酒,随之龙窝酒应运而生,愈酿愈醇,香溢关中。龙窝酒志记载,昔日龙窝,东西临河,曲流九湾,积水成潭,常有低云起雾巨龙腾空之壮观,人云:龙卧福地,饮水还童龙窝,因此而得名。1936年双12事变,杨虎城将军用龙窝酒宴请0代表1,周副主席赞不绝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今逢盛世,古井换新颜,陕西龙窝村酒业有限公司再塑古酒雄风,遂立碑铭志,以求其实歌其德。

4、户县辣子疙瘩

户县传统风味小吃。周至、户县一带群众中流传着“秦镇的皮子、摆汤面,辣子疙瘩就大蒜”的说法。秦镇是户县一个镇,户县人招待亲友都以辣子疙瘩为上品,并对疙瘩里的辣油肉汤则很有讲究,一看辣油厚不厚,二看客人嘴唇红不红。若油厚、嘴唇红,说明主家待客厚道;否则就是待客轻薄,要讨闲话的。外地人来户县,也以品尝辣子疙瘩为快事。户县世代盛产红辣椒,辣子的吃法多种多样,有干调辣面子、醋和辣子、浆水和辣子、酱油和辣子,最好的是油泼辣子。用油泼辣子调制的辣油肉汤,可泡馍,可调面,可配多种面食,是一种多用的汤味食品。

5、长生粥

本品系陕西仿唐风味小吃。源于唐韦巨源烧尾宴食单。以陕西洋县所产黑米为主料,配以黑米、红枣、葡萄干、桂圆、莲子等多种辅料,用小火炖制而成。因黑米外部包裹着一层较坚韧的种皮,应在煮制前将黑米进行长时间浸泡,夏季几个小时,冬季则需一夜,这样才能煮烂,避免引起消化不良。洋县黑米外皮纯黑,煮成粥为深棕色。相传黑米起源于西汉张骞(陕西城固县人)通西域之前。有一天,张骞偶然在渭水河畔的草泽水稻中发现一株香味浓郁的稻穗,剥开一看,米粒全是黑的,由此种植起来,流传至今。从汉武帝起到清朝末年,历代封建帝王都把它列为贡品,专供皇室享用。如今,在筵席上,当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再来一碗“长生粥”,真是别具风味。

6、户县盘丝酥

户县盘丝酥盘丝酥 户县名小吃,由精面粉、精炼油、白糖、泡打粉等原料精制而成。此小吃由户县已故名师王富财创制,已有四十余年历史,原名金黄饼,将面粉、鸡蛋、盐、菜油等佐料搅拌在一起揉成面团,擀成薄面片,用刀切成细丝,然后盘成圆形蒸煮。

7、户县摆汤面

摆汤面乃户县传统名吃,获中华名小吃誉称,与一般面吃法不同,一碗上好的臊子汤,汤中配有黄花、木耳、油豆腐丁、西红柿、蒜苗、韭菜、葱花、肉丁(用酱油、醋、盐、大料、葱姜、肥瘦肉盘好的臊子肉),一碗温汤西面条,吃时挑一筷头面条放入臊子汤中,来回摆动,让其充分沾上调味汁子,喜庆宴席、团体用餐,节日待客中间搁一盛有温水的面盆,每人面前一碗臊子汤,将面条挑入汤碗中,如此往复,席间香气四溢,主宾谦让,亲亲热热、和和美美、温馨融融,别有一番风味。摆汤面有点像过桥米线。最重要的就是那碗老汤,越是陈年的越好,黑黑的酱油色,上面漂满切碎的韭菜叶。吃时,夹一小箸面条,放入汤里摆一摆,然后再吃,故名“摆汤面”。

8、咯嗒面

用醋加清水烧开,放入猪肉、辣椒及多种调料,经大火烧、文火炖制成卤汁。另将面团擀成薄片,切成细条,煮熟,入凉水中冷凉,卷成圆团形,浇卤汁,配辣椒油、糖蒜而食。

    五、摄影器材

拍摄鄠邑区最好2相机2镜头,一个超广镜头拍摄建筑外观,建议10-20镜头;一个70-200拍摄砖雕、木雕、壁画等局部和特写。

六、其他提示

    去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一年四季皆可,春秋季节最佳,天高气爽,空气通透。由于路途很平坦,但同样行车注意安全。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11-25 09:44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拍的好看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签到天数: 12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23-11-25 09:48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涨知识啦!!!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11-25 09:53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11-25 10:20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拍的好看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11-25 11:42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厚重的历史人文……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11-25 11:55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草堂寺是个好地方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11-25 13:13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拍的好看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11-25 13:38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11-25 17:30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陕西好地方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返回列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