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荣耀房产网 荣耀人才网 荣耀相亲网 荣耀家居网
栏目
荣耀资讯 本地生活 公益活动 律师维权 寻人寻物 渭南车友 网络辟谣 聊天灌水 渭南楼市 家居装饰 渭南摄影 亲子母婴 谈婚论嫁 志愿服务 有问必答 站务处理
分类
二手市场 房屋租售 商铺转让 广告发布
荣耀渭南网 荣耀渭南网 资讯 渭南资讯 查看内容

大荔村上“过事”设新规 一年节约四十多万元

2015-12-25 09:40| 发布者: 跳宝| 查看: 3557| 评论: 7|原作者: 小报童

摘要:   “办红白喜事,烟不能超过5元一盒,酒不能超过30元一瓶,摆一桌酒席不得超过300元;红事不能向亲属索要财物,红白事不得放烟花,不得请商业演出……”这就是大荔县许庄镇中汉村执行的红白喜事规定,一旦该村村民 ...
大荔村上“过事”设新规  一年节约四十多万元

大荔村上“过事”设新规  一年节约四十多万元

大荔村上“过事”设新规  一年节约四十多万元


  “办红白喜事,烟不能超过5元一盒,酒不能超过30元一瓶,摆一桌酒席不得超过300元;红事不能向亲属索要财物,红白事不得放烟花,不得请商业演出……”这就是大荔县许庄镇中汉村执行的红白喜事规定,一旦该村村民办红白喜事,村民小组组长就会拿着“告示牌”挂到事主家门口公示宴请标准。

  从2014年7月,中汉村实施红白喜事规定以来,截至2015年年底,村民举办的婚丧嫁娶、寿宴等红白事40余家,按照新规,平均为每家节约8000-10000元。据统计,仅此一项,为村民节省各项开支费用40多万元,受到事主的欢迎和赞同。

  为了积极响应实施“八项规定”,改变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陋习,目前,许庄镇正在向辖区各村推广中汉村的经验。

  村上“过事”设新规一年节约40多万元

  “七个碟子八个碗,中间摆个鳖瞪眼”,按照关中农村传统习俗,给孩子娶媳妇是一件非常隆重的喜庆事,请乡邻大摆宴席,拉红绳讨喜钱,抽好烟喝好酒,放鞭炮放烟花,唱戏放电影,热闹红火是人之常情。同样,老人去世了,“夜奠”吃免费的流水席,请乐人迎饭,搭戏台唱戏,以表孝心,也司空见惯。

  但是在大荔县许庄镇中汉村却不允许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尽管婚丧嫁娶花的是村民自己的钱,但作为该村的村民,必须遵照村里的规定,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最初我们搞这个红白喜事规定,是为了遏制当下农村婚丧嫁娶盛行的铺张浪费和攀比之风,规定出台前,给每户村民发了宣传单,得到90%以上村民的同意,才开始实施的。”大荔县许庄镇中汉村党支部书记兼“中汉村红白喜事”理事会理事长王林给记者拿出《中汉村红白理事会通告》牌,上边规定:“红白及各种喜庆事宜,提倡简办,不得比排场,比阔气和铺张浪费,不得相互攀比。所有‘过事’设宴,一席七个凉菜,二个热菜,饭席五盘,烟不能超过5元一盒,酒不能超过30元一瓶。红事不能向亲属索要钱物,新人进门挡车挡门只能索要水果糖,红白事不得放烟花,不得请商业演出”等等,规定得非常详细。

  说起这个通告牌的出台还有个故事。原来,新规矩实施没几天,王林的堂弟王孝宏的儿子考上大学要请客。头一天晚上,王林不放心,专门到堂弟家交代,一定不要“违规”。但第二天宴席还是发生了一点小纠纷。本来按规定一席是7个凉菜2个热菜,但上热菜时,王林发现上了5个热菜。“这不是明显破坏规矩吗?何况还是第一次执行新规,虽然乡党不说,但谁心里都清楚是咋回事”,王林说。

  王林最后硬是要求将多加的3个热菜退下去。一席人面面相觑,看着弟兄俩怎么收场。堂弟觉得很没面子,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搭理这位不讲情面的堂哥。

  事后王林觉得,这种改革还需要一个过程。于是让村里每个小组长制作了通告牌,谁家有事宴请亲朋好友,就让小组长将牌子挂在谁家门口。目的是告诉事主的亲朋好友,不是事主家吝啬抠门,而是乡规村约难违。对于这种移风易俗的好事,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有人觉得标准太苛刻,不愿意遵守,那样也行,但必须把酒席设到县城、集镇或者邻村,要想在中汉村内办酒席则必须按照规定办事。另外,村里的党员干部就是想到村外办宴席,也必须遵守村里的规定,绝不允许破例。

  据中汉村红白喜事理事会理事长王林介绍,该村村民过事,过小事30-35桌,过大事40-45桌,过去每桌花费在300-500元,现在实行的标准是200-220元,每桌平均节约100多元,从去年7月实施新规到今年年底,村民在村里过红白喜事40多次,一共节约各项费用40多万元。

  村规面前人人平等

  其实,早在10年前,大荔县许庄镇中汉村就曾倡导实施红白喜事规定,并尝试试行过,但由于当时的条件并不成熟,村民的思想意识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结果实施一段时间,就实行不下去了,不了了之。

  12月23日,记者在大荔县采访时获知,过去按当地的风俗,过红白喜事,设席待客,必须上七凉八热、四品四盘、四菜一汤,一席坐八个人,平均每个人两盘半菜,根本吃不完,剩下的菜,主家吃不了,只能倒了喂猪,实在可惜。

  在大荔当地,有一种在老人去世后的特殊宴席——“夜奠”,这是很多家庭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按当地风俗,逝者出殡的头一天晚上要举行“夜奠”。除了老人的亲朋好友都来外,村里的乡党也要参与祭拜,然后到晚上9点左右开席,往往全村几乎全体出动,集体赴宴。碰到这种情况,事主家宁愿四处借,也必须热情款待,否则就会失去乡情,被人笑话。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仅此一项,一晚上的饭局就需50桌左右,少则3-4万元,多则可达十万元以上。一些家庭生活困难的村民不但要忍受丧失亲人的悲痛,还要为“夜奠”宴席的花费,无奈地背上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债务。

  新规实施后,该村有一位在西安经商的薛先生,颇有经济实力,他父亲去世后,原想回村大办酒席,放焰火,唱戏搭台子,风光体面地给老父亲办后事。当他回村得知村里实施了红白喜事新规,非常理解和支持,决定为父亲低调办理丧事。事后,村里不但没人笑话,反而评价说:“薛老汉的娃们家在西安城里干那么大的事,还这么低调做事,等咱给老人祝寿或办丧事,也不用摆阔了。”

  传统陋习被强行制止

  大荔县许庄镇中汉村位于大荔县北、108国道西一公里处,全村拥有村民674户,2760人,9个自然村,除了种植小麦、玉米外,50%的村民种植冬枣、苹果,7%的村民从事运输业,村民平均人均年收入11000元,在当地属于富裕村。

  过去谁家过喜事,中汉村村民把新娘接回来了,村里人就在村间道路上拉起一道道红毛线,一条红毛线一道关,“水果糖已经打发不下,至少要几十元红包”。有的二三十条毛线,红包下来就要一两千元钱,主人家也没办法。自从中汉村“红白理事程序”规定只能拿些水果糖来解红毛线过关,不能再索取其他财物后,这种传统的陋习被强行制止。

  如今在关中农村,嫁女收彩礼讲究“前四(万)中六(万)后八(万)”,最低收聘礼3万元,中等收六七万元,最高达12万元,成了村民的一项负担。去年9月20日,中汉村村文书胡方明嫁女待客,不但宴席烟酒、菜品档次严格遵守村上的规定,而且,嫁女时明确表示不收聘礼,在亲家翁的坚持下只是象征性地收了3万元彩礼,全部用在了给女儿买衣服、家电上了,自己没有留下一分钱。对此,胡方明说:“提倡节约办事,反对铺张浪费,制度制订了,我们村干部就必须从自身做起,村规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许搞特殊化。再说了,我和妻子今年才50多岁,自己能干活能劳动,何必给娃们家增添负担呢?”

  中汉村村主任胡赵虎介绍说,今年12月初,村支书王林的父亲过80大寿,按照当地的风俗,一般摆酒席都在60桌以上。但是,王林认为自己是一名老党员,又身兼村党支部书记和“中汉村红白喜事”理事会理事长之职,原本决定不给老人过寿,可他的两个弟弟不同意。弟弟说:“你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村上的规定,可我们是一般群众,给爸爸过寿是我们的心愿,由我们操办不用你管。”尽管这样,王林还是把酒席限制到15桌,酒席标准还是按照村规操办的。

  父亲过80大寿那天,作为家中长子的王林匆匆赶去,给父亲行过祝寿礼,给亲朋好友敬过酒后,他连饭都没吃便提前告辞了。当时为了顾忌影响,连摄像、照相都没有。“尽管我觉得对父亲有点缺憾,有点内疚,但是老人家非常理解支持我,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王林事后感叹地说,正是由于村干部的带头守规,中汉村的红白喜事新规才坚持了下来。

  中汉村新规将向当地普遍推广

  对于中汉村村委会的“新规”,也有村民表示规定过于严格苛刻。去年12月,与中汉村相邻的八岔村4个村民小组与中汉村合并,其中新来的个别村民不能接受“新规”,而村里有些有经济实力的人,也不太赞同这种近乎苛刻的标准。

  今年8月初,村里跑运输的胡师傅给儿子结婚,申请摆宴席,只有一个要求,加两个大菜。胡师傅说,“我是跑运输的,虽辛苦,但收入能好一点。一辈子就这一回大事情,可是大家说不行,我也没办法。”最后胡师傅不得不到镇上摆席。“在镇上摆席也就是菜好了点,烟酒还是按规矩上的,为这事给亲家解释了多次。”

  中汉村村主任胡赵虎介绍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宴席的标准,也可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现在乡下风行的“流动餐车”,包席包料,一桌收费150到200元。胡主任非常推崇,他说:“这个既干净卫生,又不讲排场,和我们的新规相吻合,值得在村里推广。”

  中汉村的做法已经实施了一年多时间,既减少了村民的开支,又避免了酗酒打架事件的发生,而禁放烟花和演出,净化了村里的环境,得到村民的理解和赞同。用邻村人的话讲,“人家中汉村是有钱人当作没钱人办事,尽管给人感觉有些吝啬,但是很符合当下国家实行的厉行节约、反腐倡廉的大局,我们村要实行这个规定,相信大多数人也会支持的。”

  据大荔县许庄镇的一项调查显示,每年全镇的红白喜事花费在1000万元以上,已经成为村民的一项负担。大荔县许庄镇党委书记岳志军在接受采访时时表示,中汉村红白喜事新规,对于移风易俗起到了表率作用,实施一年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下一步他们将在全镇推广中汉村这一好的做法。

  文/图本报记者杨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喜哈哈 2015-12-25 09:01
赞赞赞赞………………
引用 大大大大雄 2015-12-25 09:13
在赞赞赞赞赞,这个政策确实好
引用 秦殇 2015-12-25 09:23
这才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最好的措施。
引用 weizi011 2015-12-25 10:19
看新闻                                    
引用 西北独狼 2015-12-25 11:36
推广,快推广!
引用 FYR 2015-12-25 20:29
值得弘扬了
引用 北京渭南市 2015-12-25 23:12
值得一提很好!赞值得

查看全部评论(7)

寻好东西

开发商“人去楼空” 玉州花园120余户业主讨说法

开发商“人去楼空” 玉

  2011年170余户业主在渭南城区玉州花园小区购房,至今延期两年多

渭北葡萄产业园三贤酒庄简介

渭北葡萄产业园三贤酒庄

一杯醇香的葡萄酒,总能让人生发出许多浪漫的情绪。临渭区葡萄产业园

渭南孝义镇一嚣张男子街头飙车连撞三人被刑拘

渭南孝义镇一嚣张男子街

民警带领肇事嫌疑人沈某准备指认车祸现场   嫌疑人正在指认车祸

返回顶部找客服
QQ|小黑屋|手机客户端|荣耀渭南网 ( 陕ICP备14009238号-2 )            

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09号

Powered by 渭南荣耀科技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 2008-NOW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