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荣耀渭南网,结交渭南乡党,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荣耀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三十多年前的秋天,我上小学了。在正式入学之前,我有了一个花书包。那是姐姐给我做的。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那书包的样子,书包主体是绿色的,搭配了一些拼凑的碎花布料。两根布带子也是绿色。那个书包陪伴了我小学六年,从半年级到五年级小学毕业。
姐姐比我大很多,她没有读太多书,早早就下学了。下学之后就在村里学了裁剪。我的书包就是她裁剪班的作品之一。
不像买的那种书包有很多仓,它只有一个仓,简单实用,当然也是没有拉链的。
那时候村里是没有幼儿园的,玩到六七岁、七八岁再去上学。六岁那年的夏天,家里人告诉我,开学要上小学了。我很期盼那一天的到来。于是当我拿到那个花书包的时候,我迫不及待的试背起来。说是叫“背”,其实是斜挎。走路的时候,书包处于身体的侧面。
半年级、一年级,书很少,作业也不多。书包上很轻的。到了二年级之后,要带字典,科目多了,作业多了,书包渐渐鼓起来了。
那个花书包装载了很多东西。除了书本,还有滚圆的玻璃弹珠,纸折的“花牌”、纸飞机,弹弓等。
姐姐缝的书包很结实,但是再结实也经不起一年、两年的用。三年级之后,书包上补丁就开始多起来。
书包坏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带子了,这个部位受力最多,要经受各种牵拉、撕扯,不坏都难。每次坏了,姐姐或者母亲都要重新缝上,时间久了带子与书包结合处,密密麻麻都是针眼、线头。针线易断,爱意永存。那些补丁、线头记录着岁月的痕迹,也承载着我童年的记忆。
如今商场里书包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却再难寻得那样一个碎花书包——针脚或许不够整齐,样式也许简单,却装下了整个童年。
那书包后来去了哪里,我已经记不清了,或许被母亲剪了做鞋底了吧!不管它去向何方,那些碎花布拼成的图案,永远定格在记忆里,温暖如初。
我相信,布缝的书包绝不仅仅是某个人的回忆吧!它绝对是一个时代的集体印记,是一代中国人童年共同的身份密码。
在那些物质尚不丰盈的七八十年代,无数个母亲、祖母和姐姐,就在一盏盏昏黄的灯下,将岁月的艰辛与绵长的爱意,一针一线地缝进这些布袋里。它们或许土气,却独一无二;它们或许笨拙,却无比结实。它装着的,不光是课本和铅笔,更是一个家庭的盼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