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摄影] 宋渭涛:什么是审美 不是简单的看到美和丑的界定 而是您发自内心对万物世界的感悟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分享到:
发表于 2025-10-4 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荣耀渭南网,结交渭南乡党,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荣耀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自古希腊哲人柏拉图探寻“美本身”的理型滥觞,至康德将审美判断定义为“无功利的快感”,人类对“美”的求索从未停歇。在日常语境中,审美常常被简化为一种价值判断能力,即辨别何为美,何为丑。一朵盛放的玫瑰是美的,一堆腐烂的垃圾是丑的——这种基于感官愉悦与否的直观划分,构成了我们对审美最朴素的认知。然而,若将审美仅仅局限于此,无疑是将其丰富的内涵与深刻的维度削足适履。

真正的审美,并非一个非黑即白的评判过程,而是一场发自内心的、对万物世界的复杂感悟。它不满足于“是什么”的表象界定,而是追问“意味着什么”的深层联系。一棵饱经风霜的枯树,在功利主义者眼中或许毫无价值,在生物学家眼中是生命周期的终结,但在一位艺术家的审美凝视中,它虬曲的枝干是与命运抗争的力之痕迹,粗糙的树皮是时间流逝的深刻铭文。这种体验超越了视觉上的“好看”与“不好看”,抵达了一种与生命、时间、存在本身相关的哲学性共鸣。因此,本文的核心论点是:审美是一种超越美丑二元论的、主体性的、融汇了生命体验与文化背景的内心感悟过程。

一、 藩篱的打破:超越美丑二元论的审美范畴

将审美简单等同于发现美、排斥丑,是现代消费主义与功利主义思维模式的投射。这种二元论的局限性在于,它极大地窄化了审美经验的疆域,排除了大量同样能引发深刻情感与思考的审美形态。

首先,古典美学中的“崇高”范畴即是明证。当人面对巍峨的雪山、浩瀚的星空或咆哮的巨浪时,所感受到的并非单纯的愉悦,而是一种混杂着敬畏、恐惧乃至痛苦的震撼。这种体验的强度与深度,远非“美”字所能概括。康德认为,崇高感源于人的理性观念超越了感官想象力的极限,使我们在感到自身渺小的同时,又因内在的道德与理性力量而感到振奋与尊严。这显然不是一种“美”的享受,而是一种关于人类精神力量与宇宙关系的深刻感悟。

其次,艺术史中不乏以“丑”或“怪诞”为表现对象的杰作。从戈雅的《农神吞噬其子》到弗朗西斯·培根扭曲的人体,这些作品在视觉上可能引人不适,但它们所揭示的人性幽暗、社会批判或存在焦虑,却具有无与伦比的审美张力。观众在直面这些“丑”时,被迫进行自我审视与社会反思,这种智识与情感上的冲击,本身就是一种高阶的审美活动。它证明了审美并非总是导向和谐与宁静,亦可导向冲突、不安与清醒的认知。

再者,东方美学,尤其是日本的“侘寂”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超越美丑的视角。侘寂欣赏的是非永恒、不完美和不完整之美,它在残缺的陶器、斑驳的墙壁、凋零的落叶中发现朴素、静谧和自然的韵味。这种审美观照的不是客体的完美形态,而是其背后蕴含的时间流逝、生命无常以及顺应自然的哲学智慧。它告诉我们,审美可以是一种接纳、一种和解,一种在缺陷中发现圆满的内心修行。

因此,真正的审美活动,其评价体系是多维度的,它囊括了优美、崇高、悲剧、喜剧、怪诞、荒诞等一系列复杂范畴。将这些丰富的体验强行塞入“美”与“丑”的二元框架,无异于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二、 内心的投射:审美作为主体性的生命感悟

审美活动的核心,是“我”的在场。它不是对客体属性的客观测量,而是主体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相遇时所产生的化学反应。这种“发自内心”的感悟,深刻地烙印着个体的生命经验、情感状态与价值观念。


其一,审美是移情与投射的过程。我们常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与鸟本身并无情感,是观者将内心的悲伤或喜悦投射于其上,才使其获得了情感色彩与审美意义。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名句,正是将其亡国之君的无尽哀愁,物化为滔滔不绝的江水。在此,审美成为一种情感的容器与象征,外部世界沦为内心独白的舞台。同一个落日,热恋中的情侣看到的是浪漫与永恒的誓言,而失意者看到的可能是光辉的逝去与终结的预兆。客体未变,但主体的内心状态决定了审美的最终形态与内涵。

其二,审美是记忆与经验的回响。我们的每一次审美体验,都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过往的生命轨迹紧密相连。童年时在乡间闻过的青草香,可能会让我们在成年后对一幅田园风景画产生莫名的亲切与感动;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可能会让我们在听到某首情歌时瞬间泪流满面。审美对象如同一个扳机,触发了我们内心深处沉睡的记忆与情感。此时的“感悟”,是对过往自我的重逢,是对生命历程的反刍与整合。审美因此具备了心理治疗般的功能,它帮助我们理解自己、接纳自己,并赋予个人历史以诗意的光辉。

其三,审美是价值观的观照与确证。我们选择欣赏什么、被什么打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信奉什么、追求什么。崇尚自由与反叛精神的人,可能更容易被摇滚乐的原始力量或行为艺术的颠覆性所吸引;而追求内心宁静与秩序的人,则可能更偏爱古典音乐的严谨结构或极简主义的设计。审美选择成为一种无声的自我宣告。通过审美,我们不仅在感受世界,更在塑造和确认“我是谁”这一根本性的存在问题。

三、 语境的塑造:文化与知识如何深化感悟

如果说审美是发自内心的,那么这个“内心”也绝非一座孤岛。它深受我们所处的文化语境与知识体系的塑造。纯粹的、无中介的感悟几乎不存在,每一次审美都或多或少地带有我们所属时代的文化滤镜。

一方面,文化传统设定了审美的基本框架与“观看之道”。以中国传统山水画为例,西方观众初看可能仅觉其笔墨淡雅、意境悠远,但对于一个熟悉中国文化的人而言,画中的留白是“虚实相生”的道家智慧,山石的皴法是画家个人心性与笔墨功力的体现,远景的淡化是“咫尺千里”的空间哲学。画中的亭台楼阁、渔父樵夫,无不承载着“出世”与“入世”的文人情怀。没有这些文化知识的支撑,所谓的“感悟”便只能停留在浅表的视觉层面,无法触及作品真正的灵魂。审美感悟的深度,与我们对相关文化符号系统的解码能力成正比。

另一方面,知识的介入能够极大地丰富和转化审美体验。一位地质学家在观赏峡谷时,除了感受其雄奇壮丽,更能“读”出亿万年来地壳运动、水流侵蚀的壮阔史诗;一位植物学家在欣赏一朵花时,除了其色彩与芬芳,更能看到其精妙的繁殖策略与生态位的智慧。知识没有削弱审美的感性魅力,反而为其增添了理性的深度与智性的愉悦。它使我们的“感悟”不再是模糊的情绪,而是基于深刻理解的、更为澄明与立体的认知。审美与求知,在此殊途同归,共同指向对世界奥秘的探索。


四、 终极的联结:审美作为自我与万物的桥梁

当审美超越了美丑判断,成为一种融合情感、记忆、文化与知识的内心感悟时,它便抵达了其最核心的功能:建立个体生命与广阔世界之间的深刻联结,实现精神的超越与升华。


在审美状态中,人暂时摆脱了日常生活的功利性与目的性。我们不再将世界视为可利用的资源或待解决的问题,而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静观、来对话。马丁·布伯的“我-你”关系恰可比拟这种状态:在审美凝视中,世界不再是服务于“我”的“它”,而是一个与“我”平等的、充满生命与灵性的“你”。当我们沉浸在一首乐曲中,或凝视一片星空时,物我之间的界限会变得模糊,个体的“小我”仿佛融入了宇宙的“大我”之中。这种“天人合一”的体验,是审美感悟的最高境界,它给予个体一种超越短暂生命、与永恒存在相连的慰藉与归属感。

艺术家通过创作,将他们对世界的独特感悟物化为作品;而观者则通过审美,解码这些作品,从而参与到艺术家的感悟之中,并生发出属于自己的新感悟。艺术因此成为一条人类精神传递的河流,承载着世世代代对生命、死亡、爱与存在的思考。通过审美,我们得以与素未谋面的古人对话,与不同文化的灵魂共鸣,从而极大地拓展了自身生命的宽度与厚度。

综上所述,审美绝非简单的美丑界定,它是一场以整个生命为背景、发自内心的对万物世界的深刻感悟。这一过程打破了美丑二元论的狭隘藩篱,将崇高、怪诞、侘寂等丰富的体验形态纳入其广阔的疆域。它以主体的情感、记忆与价值观为核心,通过移情与投射,使外部世界成为内心世界的镜子。同时,这种感悟又深深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语境与知识体系,其深度与广度有赖于主体的文化修养与智识水平。

最终,审美作为一种非功利的、精神性的活动,其终极价值在于构建起个体与世界、自我与他者、有限生命与无限存在之间的桥梁。它让我们在日常的喧嚣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诗意,在无常的生命中瞥见永恒的微光。培养审美能力,本质上就是培养一种更深邃、更敏感、更富同理心的“观看”方式。这不仅关乎艺术鉴赏,更关乎我们如何度过一生——是作为一个功利的符号而存在,还是作为一个能够与万物共鸣的、丰盈而完整的生命主体而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审美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命意义本身的重要源泉。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签到天数: 33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25-10-4 12:25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5-10-4 15:15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美与丑,关键在内心……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5-10-4 15:16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化蝶飞度 发表于 2025-10-4 12:25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话说的,浓浓的诗意……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返回列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