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荣耀渭南网,结交渭南乡党,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荣耀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这盒火柴是超市找零的,一直放在抽屉的角落,似乎很久都派不上用场了。我们小的时候,“火柴”叫“洋火”,大抵是过去从西方进口或引进的,这样带“洋”字的词语似乎很多,随口都能说上一大串:洋火、洋碱、洋蜡、洋灰、洋葱、洋芋、洋糖、洋布……现在许多词汇已经逐渐被替代。六年级学习安徒生的那篇有名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才知道“洋火”只是个曾用名,它在户口本上叫“火柴”。家里的灶火旁边设计了一个专门放洋火的小洞,干燥防潮,取用方便。事物都是辩证的,就是这个取用方便,父亲抽烟时手边没有洋火,马上就将灶火专用的洋火带走了,以至于那个小洞里经常没有洋火。大人经常教育孩子不要玩洋火,预防火灾,但永远低估了孩子的好奇心,毕竟有了这一盒洋火,就可以烤红薯、烤玉米、烤知了了。干这些事情都是背着大人的,弄不好就酿成大祸,引燃麦秸、柴垛等等。那时候的孩子也都皮实,大人一句“只要娃没事”即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洋火盒子两边是黑色的皮皮,有时候就被摩擦得光溜溜的,用不成了,有人就发现在黑板上居然能擦着洋火,一度成了男孩子显摆的基本技能。洋火皮皮还有一个用途就是止血,感觉就是个土方子,不过挺实用。伤口较小时,将洋火皮皮撕下来贴在伤口上,按压一阵子即可止血。后来我想想,应该是其中的化学成分有收敛作用吧。洋火,应该叫火柴了,早已被方便的打火机取代。小小的火柴,也照样承载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印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