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
马上注册荣耀渭南网,结交渭南乡党,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荣耀网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10月29日至31日,由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富平县文化和旅游局承办,富平县文化馆协办的“守非遗匠心·赋时代新能—-创新生产性保护的时代路径”2025年渭南市非遗传承人“守艺赋能”培训班在富平县中华郡顺利举行。 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科科长马淑宁、富平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孙守奎出席开班仪式,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副主任孙淑莉主持,来自各县(市、区)50名非遗传承人代表及非遗工作者参加了开班仪式。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科科长马淑宁讲话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推进国家级关中文化(渭南)生态保护区建设,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提升非遗工作者和传承人群体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特举办本次培训班,鼓励学员们深耕“老手艺”,用创新为“老文化”注入生机,用坚守延续非遗传承的火种。 培训班邀请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修建桥深度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与创新应用路径》,重点讲解新时期非遗保护工作重点,加强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机制管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于现实生活,同时强调非遗生态环境整体性保护的关键意义。他指出,非遗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特定地域的生态、社会、人文环境紧密相连,只有从整体上保护非遗所处的文化生态,才能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为非遗传承奠定坚实基础。陕西省西北大学直播课程导师思语分享网络媒体传播特点与运营技巧,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已成为非遗传播的关键力量。思语老师通过大量案例与实操指导,让学员们掌握短视频制作、社交媒体运营等技能,学会利用新媒体平台打破地域限制,将非遗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石上植念”设计总监石安剖析优秀文创案例与文创产品市场价值,引导学员挖掘非遗内涵,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开发出兼具文化价值与市场竞争力的文创产品,让非遗以全新姿态走进现代生活,实现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的转化。 专家们不仅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还深入了解传承人带到现场的非遗展品的销售与设计情况,与传承人面对面交流,引导他们抓住机遇,在创建国家级关中(渭南)文化生态保护区重要时期,以创新思维引领技艺发展,以进取之心推动非遗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培训期间,集中授课、实践操作和实地考察紧密结合。培训班学员前往富平老城记忆馆、富平柿子生产示范企业等地参观学习。在富平老城记忆馆,学员们看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巧妙融合,传统建筑、民俗展示与现代文创空间相得益彰,为非遗融入生活提供了宝贵借鉴;在富平柿饼生产企业,学员们深入了解柿饼制作的历史渊源、复杂工艺流程以及品牌建设经验,从一颗小小柿饼中领悟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的智慧;这些实地考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深度融合,拓宽了学员们的视野与思路,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10月31日上午,培训班圆满结业。学员们满怀收获,专业技能得到显著提升,更为今后的非遗传承与创新工作找到了新方向、获得了新方法。一位皮影戏非遗传承人激动地说:“这次培训让我学会用新媒体展示皮影戏的魅力,还启发我设计皮影文创产品,我对皮影戏的传承更有信心了!” 此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搭建起非遗传承人与专家交流学习的平台,汇聚各方力量推动非遗传承创新发展。未来,渭南市将抢抓创建国家级关中(渭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机遇,持续探索创新非遗保护与传承路径,促进非遗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让古老非遗在新征程中续写辉煌篇章。 
 
 |